论文摘要: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现代性建构,需要把握现代性的基本要求,也需要把握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。从整体上看,文化现代性以人文精神为指向,以世俗社会为基础,以创新发展为动力。文化的发展规律,从纵向角度看,文化发展体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;从横向角度看,文化发展体现为一元与多元的统一。推进我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,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,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方向;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基础;大力弘扬改革与创新精神,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关键。
论文关键词:文化建设;现代性;建构
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,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。在新时期,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,需要实现中国文化从传统到现代文化的转型。为此,分析现代性的要求,把握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原则,推进中国文化建设的现代性建构,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,推进社会发展的需要.
一
美国学者布莱克认为,“从上一代人开始,现代性逐渐被广泛地运用于表述那些在技术、政治、经济和社会发展诸方面处于最先进水平的国家所共有的特征。现代化则是指社会获得上述特征的过程。”作为社会发展的时代性特征的集中体现,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精神写照。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看,现代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。
1.现代性以人文精神为指向
“‘历史’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。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。”社会是人的社会,人是社会的人。从人类社会的存在的现实性出发,对于人类的精神进行探索,对于人类的精神进行关注,是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。从人文学科的角度看,现代性是现代化语境下的人类精神问题,是人类的精神价值的现代性转型。从表现形式看,现代性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作为浪漫主义后裔的现代文学、美学、哲学运动的基本特征。从内容上看,现代性所揭示的是人类的生存困境,尤其是精神世界的困境。从整体上看,现代性一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自由和创造性,一方面强调理性向各个领域的渗透,意味着非理性服从理性,接受理性的规训等。在理性原则的指引下,人们的精神获得了极大的解放。正如黑格尔在《精神现象学》序言所指出的,“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。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世界决裂,正使旧日的一切葬入于过去而着手进行他的自我改造。”但是,理性是“一把双刃剑”。它带给人们的,不仅仅工具理性,也是精神家园的缺失。因此,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,努力探索构建理性基础上的人类精神家园,是现代性的努力方向。
2.现代性以世俗社会为基础
从发生学的角度看,现代性与现代化息息相关。现代化“以工业化为推动力,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,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思想各个领域,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。”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,社会深刻的变化所影响的,不仅仅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,也是精神的生产。因此,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,改变的是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。“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,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程序的轨道,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。”
在理性的支配下,在人类越来越强大的征服与改造自然能力的基础上,人类的文化生活在逐步丰富,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型。这个时候,人们不再是简单的对于自我之外所谓“神的力量”的崇拜,而是对于自身力量的确信。“世俗化”不仅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,也是人们社会文化的重要主题。因此,它也构成了现代性的重要标志。正如韦伯所总结的,“只要人们想知道,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;从原则上说,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、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,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。而这就意味着为世界祛魅。人们不必再像相信这种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蛮人那样,为了控制或祈求神灵而求助于魔法。技术和计算在发挥着这样的功效,而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确地意味着理智化。”
3.现代性以创新发展为动力
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,“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,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,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,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。”以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现代性,是现代大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拓展过程,也是以创新发展为基本动力,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。从经济与文化之间辩证关系看,一定的经济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方向与程度;一定的文化集中体现了一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水平。“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,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,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。” “人的心理学”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,也是人的本质性力量的显示过程。在工业化的基础上,城市化、市场化得到更加迅速发展,科技、文化、思想等各个方面相互作用,形成了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相互激荡。为此,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,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基础上,社会文化在不断发展,促进了人的发展。“生产者也改变着,炼出新的品质,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,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,造成新的交往方式,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。”通过对传统思想观念、价值体系、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优化组合,通过对传统的扬弃。通过文化的创新与发展,现代化向人们展示了更加宽广的文化发展空间,揭示了人类更加自由、全面发展的方向。
当前位置:主页 > 毕业论文 > 文化 > 当代中国 > >
关于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现代性建构
来源::未知 | 作者:捕鱼大亨网络版|下载|手机版|游戏平台* | 本文已影响 人
- 上一篇: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
- 下一篇:关于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复兴方略
随机阅读
- [当代中国] 卢梭与中国近代文学
- [当代中国] 浅谈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忧患
- [当代中国] 浅谈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狂
- [当代中国] 中国近代散文的多重变奏
- [当代中国] 中国近代诗歌转型论纲
- [当代中国] 关于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
- [当代中国] 关于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
- [当代中国] 当代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历
- [当代中国]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属性初
- [当代中国] 浅析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当代中国] 关于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
- [当代中国]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
- [当代中国] 浅谈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画
- [当代中国] 浅谈大众文他撒判的现代性
- [当代中国] 弘扬主旋律与“中华文艺复
- [当代中国] 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
- [当代中国] 关于文化现代化与价值体系
- [当代中国] 鲁迅与当代中国
- [当代中国] 浅析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
- [当代中国] 浅谈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狂
- [当代中国] 浅析当代中国市场转型中的
- [当代中国]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属性初
- [当代中国] 卢梭与中国近代文学
- [当代中国] 社会主义现代化:当代中国
- [当代中国] 关于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
- [当代中国] 对当代中国豫剧的两个冷思